English

陈氏家族 海内奇士 家学渊源

1999-02-01 来源:光明日报 吴宝宇 我有话说

1890年,陈寅恪诞生在一个书香世家。祖父陈宝箴21岁时参加乡试,得中举人。他的文才、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曾国藩所赏识,称他为“海内奇士也”。在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后,陈宝箴“以家贫养亲,不得已而就末职”。先后担任过湖北按察使,直隶布政使,湖南巡抚等职务。

陈宝箴深受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影响,为人刚正不阿,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。甲午海战以后,陈宝箴严厉谴责李鸿章“极知不堪战,当投阙沥血自陈,争以死生去就,如是,十可七八回圣听。今畏塞责,望谤议,举中国之大,宗室之重,悬孤注,戏付一掷”。当李鸿章从日本返回天津时,众人议论李会再次出任直隶总督。正在天津督东征湘军转运的陈宝箴愤然不去拜见,并且扬言,如果李鸿章早上担任直隶总督,他当晚就挂冠而去。在黑暗污浊的晚清官场,陈宝箴正气凛然,真是难得。

陈宝箴虽然恪守儒家学说,但思想却很开放。1895年他奉诏担任湖南巡抚,在蹇涩多年之后,终于有了独当一面、大展鸿图的机会。他在湖南,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,整饬吏治,裁汰冗员,罢免昏庸贪鄙的官吏,兴办工商实业,开办时务学堂、武备学堂,以开迪民智、改变陈旧的风俗。当时,黄遵宪来湖南主持盐法道,梁启超受聘主持财务学堂教席,“皆以变法开新治为己任”。不仅如此,他还向光绪皇帝上书,力荐张之洞入执掌军国大权的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,和京外官员三十余人备光绪皇帝挑选。其中所举荐的杨锐、刘光第被光绪皇帝任命为军机章京,与谭嗣同、林旭并列为军机四章京。陈宝箴任湖南巡抚三年,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。本来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,但戊戌政变失败后,慈禧太后等守旧势力剥夺了光绪皇帝一切权力,杀了军机四章京。陈宝箴因拥护皇帝变法,被视为“帝党”和维新党,成为慈禧太后的眼中钉,本应受到严惩,但因荣禄等人在慈禧面前磕头求情,才受到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。但心狠手辣的慈禧最终没有放过他,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前夕,1900年6月26日密诏令他自尽。

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,号散原,光绪十二年(1886年)进士,官拜吏部主事。他觉得京城官场,腐败成风,难以有所作为,不久便以侍候父亲的理由离开吏部,到陈宝箴衙门协助处理公务。那时陈三立正当壮年,风华正茂,在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,以改革天下为己任,同时又从西方政治、经济、文化思想中吸取营养,主张唯新变法。他与一些思想开明的官员、文士如黄遵宪、梁启超、严复等人交往,或纵谈国家大事,为民族复兴设计蓝图;或论诗话文,切磋学术;视功名利禄为草芥。他在政治活动中的最大建树,是辅佐父亲在湖南所推行的新政。陈宝箴任湖南巡抚后,父子通力合作,开创维新的新局面,使昔日闭塞、落后的湖南百废俱兴,成为“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”。不料政坛风云突变,戊戌变法的失败,也使陈三立受到革职处分,远大的抱负尽付东流。

晚清政坛何其不幸,少了一个满腹经纶的官员;晚清和民国初年的诗坛又何其有幸,多了一位卓有才华的领袖。政治上的失意和父亲被迫自缢是转变陈三立生活的契机。自1900年在南京定居后,他就把主要精力用在诗歌创作上。陈三立早年诗学韩愈、龚自珍,后来又深受南北朝和宋代诗歌的影响,特别是学习和继承了以黄庭坚为台柱的宋诗江西派的传统,融注成为自己的风格。他的诗歌创作代表了同光体诗派的最高成就,奠定了他在清末和民国初年诗坛的泰斗地位。梁启超评论他的诗“不用新异之语,而境界自与时流异,浓深俊微,吾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。”陈三立的古文兼有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的长外,绵密精炼;又含蕴着桐城派注重义理、书卷、考据和行文雅洁的特点,自成一家。他著作颇丰,逝世后由几位儿子集聚时编定有《散原精舍诗集》二卷、《续集》三卷、《别集》一卷、《文集》十七卷。

在祖父和父亲的熏陶下,陈寅恪从小就对经学、史学、文学、哲学、医学和宗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勤奋好学是陈家的家风,陈寅恪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——陈家和他的舅父俞家藏书都非常丰富,两家的书房便成为他流连忘返的乐园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